車內空氣污染物的成分較為復雜,且車內空間狹小、密閉性好,其空氣污染會對駕乘人員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車內空氣質量問題也成為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為進一步加強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控制,近日,環保部發布關于征求國家環保標準《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目前正在征求意見階段。
修訂后仍然僅適用于新生產車輛,但將由推薦性國家標準變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對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對部分污染物限值進行了調整。

? 法規回顧
2011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指南根據車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種類、來源和車輛主要內飾材料本身揮發特性,確定了8種主要控制物質,即車內空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及丙烯醛,并規定了濃度要求。
根據實車實測結果,標準對改善車內空氣質量起到了明顯效果。但同時,標準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為推薦標準,對汽車生產企業的約束不夠;《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要求受檢車輛放置在恒溫、恒濕、靜風、潔凈空氣環境中,并完全處于靜止狀態,這與車輛實際使用時的狀態不一致,很難完全反映出車輛在行駛狀態下的車內空氣質量狀況。
另外,考慮到原標準實施時的工業水平,有一些車內污染物限值設定較寬泛,與國際上同類物質的限值相比偏高。
鑒于上述情況,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建議立項,將原推薦性標準修訂為強制性標準,并增加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內容。
? 發達國家相關標準研究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很多國家開始關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車內空氣質量的檢測規范化,國際上主要針對車內可揮發性有機物(VOCs)進行研究和控制。一些發達國家對于因汽車零部件和內飾材料引起的車內空氣質量問題,主要通過對配套零部件的管理來解決。
自2000年以來,汽車工業較發達國家陸續開始起草和實施車內空氣質量相關的標準和規范。如俄羅斯的《車輛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及方法(P51206-98號)》、日本JAMA2005年自主行動計劃《小轎車車內空氣污染治理指南》、韓國的《新規制作汽車的車內空氣質量管理標準》及德國的《德國汽車車內環境標準》等。
? 專家解讀:
Q:為何僅適用于新生產車輛?
A: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成因比較簡單,主要是汽車內飾材料釋放的有害物質。
雖然車內空氣污染程度可能會隨著車體材料中有害物質的不斷釋放而有所減輕,但是在一般情況下,車輛從制造完成到交付用戶使用的間隔只有幾天到幾周時間,加上車輛在庫存和運輸過程中,乘員艙都處于密閉狀態,往往用戶開始使用新車的時候,也是車內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時期。
根據檢測顯示,車內空氣污染狀況與車輛制造工藝和零部件種類有直接關系,影響較大的有汽車儀表板總成、車門內飾板、地毯、頂棚、汽車線束、座椅總成等。
要解決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必須改進汽車、零部件、原材料等的生產工藝,不斷提高原材料的質量,降低其有害物質含量,使用綠色環保的內飾材料。
?點擊查看標準原文
EMTEK信測汽車內飾材料voc檢測
信測材料實驗室提供專業高效的有害物質檢測和VOC含量檢測服務,能對汽車內飾材料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進行測定,出具權威的檢測報告,同時,我們的專家團隊會為您的產品量身定做車內污染治理方案,為您將要出廠銷售的新車把關。期待您的垂詢!